光伏发电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全球光伏已正式进入太瓦时代,而中国或将在2030年步入太瓦时代。
过去十年,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随着一批光伏企业的崛起,中国企业对全球太阳能制造供应链的掌控份额已达到80%。有行业从业者认为,全球对光伏产业市场需求增长非常快,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不可能完全靠在中国生产出口满足。
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突破5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八成,创下历史新高。因此,中国企业仍需积极全球化布局,以保持产业竞争力。另外,由于HJT等新型电池需要新建产线,无法在旧产线基础上升级,这为欧洲争取了与中国光伏产品竞争的时间。例如,印度本土生产补贴激励计划(PLI)正在推动建立巨大的光伏制造产能。此外,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白重恩也表示,光伏硅片制备技术壁垒不高。
国内光伏硅片技术(单晶硅片)源于半导体硅片技术,但纯度、表面的平整度、光滑度、洁净程度以及硅片切割等相应的参数要求比半导体低,制造过程相对简单。中国光伏产业主要是依靠成熟的工业体系、人工成本低、供应链配套完善等优势,才建立全球产业领先的地位。白皮书称:我们认为,目前的投资只是一个开始。
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本土光伏产能短期内无法满足美国对光伏产品的强劲需求。《IRA》出台后,美国本地的光伏制造产能布局加快,不少中国企业也探索在美国投资建立光伏工厂,但依然存在许多政策上的不确定性和挑战。《IRA》出台半年多以来,美国本土新增光伏制造产能规模已超过47GW,其2022年新增光伏装机为18.6GW,仅次于中国的87.4GW。中国光伏企业要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点,主动积极地到全世界布局,推动全球光伏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到2035年,美国67%的发电将来自无碳能源,比没有《IRA》的政策情景多10%。中美太阳能产业会脱钩吗?中美光伏贸易在过去20年里经历了一个倒V型的发展曲线。
美国上一届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光伏产品多次加征关税,期望以此提振美国本土光伏产品。从光伏产业链的实际情况来看,美国短期内难以完全将中国排除在外。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几年里,还会有更多的、大规模的新增光伏制造产能的公告发布。美国大力补贴本土光伏制造业不一定是符合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政策选择,但是从大的方向上来看,这说明美国也看好光伏发展的未来。
美国认为,摆脱对中国光伏产品的依赖,建立本土光伏产业链,是维护能源安全的前提,也是夺取绿色低碳经济话语权的关键。能源基金会总裁办主任辛嘉楠表示,《IRA》支持的光伏本土产量不到美国新增需求的20%,仍有大量如逆变器这样的核心零部件需要进口。短期很难预料《IRA》扶持美国本土光伏制造业的前景,这也是美国商务部要暂停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征税的原因之一。在晶硅光伏领域,中国各个环节的产能都占全球70%以上,技术和成本一骑绝尘;薄膜光伏产品则是美国主导。
根据SEIA白皮书,美国目前有能力生产冶金级硅、多晶硅、钢、铝、树脂、支架等关键材料,但整个供应链仍存在巨大缺口。凭借正确的政策和市场确定性,美国将拥有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协作性的太阳能行业。
根据该法案,未来10年,美国将投入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计划。首次实施的ITC补贴政策有效期为十年。
《IRA》发布后,美国的新建光伏组件规模虽然已接近50GW。开发和改进美国的光伏电池制造技术,特别是碲化镉(CdTe)和钙钛矿电池技术。美国对本土光伏产品的补贴包涵这两类产品,薄膜产品的补贴力度比晶硅更大。在光伏制造端,《IRA》对光伏生产的全产业链,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背板、逆变器等各环节均有补贴,例如,对组件补贴7美分/瓦,电池4美分/瓦,硅片12美元/平方米,多晶硅料3美元/公斤。在那之后,美国竖起贸易壁垒,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逐渐下滑,到2018年跌至3%以下。美国光伏业界对《IRA》实施后的前景十分乐观。
但SEIA发布的白皮书称,美国没有完全放弃全球光伏市场和供应链,只是要减少在太阳能制造设备和原材料方面对中国的依赖。据国际光伏资讯机构PV Tech粗略测算,等量装机容量下,晶硅组件制造商获得的补贴约为薄膜组件制造商的30%。
例如,美国能源部近日宣布将拨出5200万美元用于资助国内太阳能制造的新技术和回收研发。中国光伏龙头企业在美投资的最新动向包括:晶澳宣布在美国新建产能为2GW的光伏组件工厂。
隆基正在做调研和评估,寻找海外市场更多的机会。IEA报告称,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从多晶硅到组件,对光伏的需求都超过了本土的制造能力。
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太阳能制造业里,以晶体硅为原材料的光伏组件占全球产量的95%以上,其余的是碲化镉(CdTe)薄膜光伏产品。辛嘉楠认为,虽然共和党推出的这一法案几无可能在参议院获批,但可能会使行业质疑《IRA》补贴政策的稳定性,影响投资积极性。彭博新能源财经光伏行业分析师谭佑儒对《财经十一人》表示,由于长期的贸易壁垒,目前美国市场的组件主要来自东南亚,其中有相当一部是中国公司在当地设立的公司。近三年来,这四国产品占美国进口光伏总量的比重都在70%以上。
而占全球光伏产品95%以上的晶硅光伏产品,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投资,可能会遇到比过去更多的障碍。
中国在这些环节里的产能和全球市占率都在70%以上。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对《财经十一人》说,在新的形势下,走出去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在贸易问题和待并网积压项目的双重影响下,美国2022年的光伏装机容量仍然有18.6GW,其2021年新增的光伏装机量为27GW。在光伏电站端,《IRA》将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税收抵免政策(ITC)延长了10年。
《IRA》对制造端的补贴,大致可把美国光伏组件成本降低1/4。ITC政策自2006年开始实施,获得ITC支持的项目可享受最高30%的税收抵免优惠。据PV Tech统计,美国有40家光伏组件生产商,其中只有12家可以同时制造电池和组件,6家拥有全产业链(包括晶硅和薄膜两种技术路线)。除了《IRA》的补贴政策,美国还大力扶持新的光伏技术,以摆脱中国居领先地位的晶硅光伏产品。
近日,麦卡锡领导的美国共和党在众议院单方面通过了《限制、节约和增长法案2023》,允许债务上限提高1.5万亿美元,或者暂停债务上限至2024年3月;同时,联邦政府必须在10年内减少开支4.5万亿美元,其中节省的5700亿美元要通过取消IRA中的众多气候条款完成。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SEIA)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现有太阳能发电组件产能约7GW。
《IRA》发布半年多以来,宣布在美国新建光伏产能的企业大多选择了晶硅路线,其中也包括中国的光伏企业。曾经叱咤中国光伏产业的彭小峰,也计划通过旗下的SPI Energy公司在美国新建硅片厂,2023年年底前生产第一批硅片,2024年将产能提升至3GW。
李俊峰对《财经十一人》说,光伏产业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不要过分夸大,全球光伏产业的销售额不过是1千多亿美元,这不论与美国25万亿美元的GDP,还是和中国的18万亿美元的GDP相比,比重都微不足道。2022年8月16日,拜登签署《IRA》。